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4日12:25 会员部
8月1日早上8点,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智慧物流系统中的近20个子系统,在保证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开始无缝对接、有序切换、上线运行,至此,满足西昌钢钒物资和运输管控要求的供产销协同式、一体化的智慧协同平台成功上线。
这个由积微物联相关技术人员等组成的联合开发组进行研发的西昌钢钒信息化系统建设难度最大的项目,实际上在上线之前就已历经近半年的刻苦攻坚。这次被公司人称作“釜战大凉山”的项目开发工作,不仅仅是西昌钢钒信息化建设的一次项目落地,也是积微物联成立几年以来,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再到融合线上线下业务,搭建产业生态圈,助力传统行业、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积微物联电商孵化园
创业——从小小物流园开始
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积微物联,作为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互联网平台企业,以“达海”和“积微”双品牌为核心,以技术驱动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市场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回顾积微物联几年来的发展,其历程被无数人称作“创造了奇迹”。
2013年,被业界称作钢铁电商“元年”。当时,传统行业面临挑战,旧有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趋势。钢铁行业因产能严重过剩、需求持续低迷,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转型升级大潮中的一份子,积微物联孕育而生。
转型之势不可扭转,但是在彼时彼景,要做什么?怎么做?却充满了各种疑问和不确定性。试图从未知中探寻可能性,开启探索的步伐,积微物联火速成立7人筹备组,敲定在成都青白江区攀成钢厂区的一块闲置土地上修建物流园。按照当时的战略规划,首先在青白江建成一个智慧物流产业园,再以园区为支撑,建立起线上电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并行发展。
物流园“成都达海”于2013年11月12日开工建设,一期从开工到建成投运仅用了125天,建成钢材加工线7条、铁路专用线450米。在投入试运营的第3个月,便实现盈利,创下当时青白江区产业化项目推进新速度、同行业的“达海速度”,同时创下攀钢新建项目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神话”。
成都达海产业园
厂房建成后,如何邀约合作企业,寻求战略伙伴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头等大事。负责当时营销版块工作,现任成都达海营销中心主任的龚福翱,依旧记得当时面对几家物流公司的竞争威胁,刚起步的团队为谈成合作企业,日日奔走在外,做调研、谈客户、做服务,终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后赢得客户的心——2014年寻得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成都达海杰祥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同时签下合作企业600余家。
如今,在发展钢铁的基础上,“达海”已成功跨界至木材、建材、钒钛、汽车、有色、化工等多个领域;钢铁加工线从7条扩大到66条;园区从最初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唯一的成都达海,进一步拓展版图,开拓了包含云南达海、南充达海南鑫等物流园区以及达海通宇库、攀枝花齐运库、云南能投库、贵州沙陀货场库等在内的遍布西南的60余个“达海库房”……
跨越了“不确定性”的达海产业园不仅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货物吞吐量达千万吨、拥有行业领先的数码仓系统的智慧综合性产业园,更成为后来积微物联打造产业生态圈坚实的线下支撑。
达海产业园内的火车运输线路
集成式生态圈的形成
寻求转型之路,在当时,将箭矢瞄准线上电商这块新红海,成为包括钢企在内的众多企业在危机下抢跑的一致目标。而事实上,积微物联在早期规划中提到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思路便为之后成立积微电商埋下了伏笔。
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彼时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风过去,最先摔死的也是猪。”一大批知名电商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便死在了寒冷的“冬天”。但并不被看好的积微物联在“风口”上的一搏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盈利电商。
积微物联高级副总裁陈源至今记得2015年的那个夏天,积微电商项目团队成员拿出“达海速度”的冲劲和干劲,历时一个月便搭建了积微电商线上平台。积微钢铁于2015年7月1日成功上线,实现了普钢产品线上销售和竞价,标志着积微线上电商平台的正式成立——将传统的钢铁交易“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的逻辑创新交易模式,打造西南最大的互联网+钢铁电商服务平台。
积微运网官网配图
以此为起点,5年来,积微线上体系逐年壮大:2015年9月,以“无车承运”的模式,为货主、承运商、车主搭建“桥梁”的积微运网上线,当月平台签约入驻承运商15家;2016年,积微数码仓2.0启动研发,在线支付功能上线;2017年,积微指数、循环、云采、云仓云加工上线;2018年,积微努力做大生态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019年,升级数码仓、运网、循环、指数、化工等多个平台服务,深化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积微物联构建起以技术为驱动的独具特色的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极致服务。
从O2O到OMO
今年,因为疫情业务受阻的企业数不胜数,大多数企业在此危机下不得不去适应线上新技术的应用和体验。在此次疫情中,运用线上平台和技术优势,积微物联通过研发推出“积微新冠防疫跟踪排查服务平台”“直播看货”“综合评标”“在线电子签章”等新技术产品及新功能,一方面,帮助产业链客户快速复工复产;另一方面,一系列创新举措也推动积微物联从O2O(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走向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一种商业模式)的步伐。
积微物联生态大屏展示
2018年,积微物联将中台建设提上了战略议程,负责该技术开发的积微技术产品总监陈力表示,“中台” 的建立,将供应端、生产端、终端的产业链上所有业务中的相同功能,集中到一个平台,以此快速响应前端业务变化。
一系列的努力,均朝着“融合”的发展方向,也取得局部领域的应用落地。6月8日,远在深圳的黄远铭拿出手机,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将一批钢材从成都达海发往重庆。“无需到达现场,在任何地方都能轻松办理各项业务,随时查询库存状态、跟踪货物定位……”他相当满意。
“如何从最初O2O线下线上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我们的生态圈体系,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和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在一次新员工培训工作会上,谢海如是说道。
从线下智慧物流园,到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从2014年营业收入的0.9亿元,爆发式增长到2019年的近200亿元。一路走来,积微物联遵循政策导向,注重技术创新,坚持初期的创业精神,在大宗商品领域不断努力向前。未来,以OMO为路径,不断壮大生态圈建设,在不断为企业创新赋能,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更加极致的服务等方面,积微物联还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物联理事单位供稿】
责任编辑:会员部